再來談談中醫 

 

在談中醫的理論前,我想先介紹一位東漢末年的神醫,他叫張仲景。當時戰爭頻發、瘟疫橫行,他的家人們也不幸在瘟疫中病死,傷心欲絕的他於是發憤鑽研醫學,之後靠著高超的醫術救了很多病人。他在晚年將畢生醫術寫成一本偉大的醫書《傷寒雜病論》,並無私的公開流傳。後世歷代中醫照著這本書的方法來治病,發覺療效特別好,遠遠超過其他醫書,甚至很多重病都能治好,為了紀念他的高超醫術與無私,後世將張仲景奉為醫聖。歷代神醫雖多,但千年來被奉為醫聖的僅張仲景一人。

 

那麼《傷寒雜病論》這本書裡究竟記載什麼神奇方法,可以治癒各種疾病?

 

張仲景引用了《黃帝內經》的原始理論,發展出「六經病辨證」的架構來治療各種內科疾病。 

 

「六經病辨證」是什麼呢?簡單說,就是將一個人生病過程,從生到死的過程,由輕到重分為六階段來分析及診治。這六階段病程分別為:太陽病、陽明病、少陽病、太陰病、少陰病、厥陰病。 

(看不懂這些專有名詞沒關係,後面會稍作解釋)

 

這套方法厲害之處在於,很多內科疾病的進展過程都能套用它來分析、診斷與治療,從小感冒、慢性病到重大疾病都有機會用上。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套處理內科疾病的萬用公式、通用公式,只是這整套公式很複雜,共約有398條公式,113個公式解,如果要一一講解可能要花好幾個月甚至數年。下面是把六經病畫成簡圖,大家約略理解它的架構就可以了。

 

 

淺談中西醫結合的癌症理論(二)

 

縱軸標示著陰陽變化(代謝高低的變化),橫軸代表時間或階段。

 

每一階段都有機會自癒,越前面(圖左側)的階段病情越輕,越容易自癒,越後面(圖右側)的階段病情越重,自癒機率越低。

 

每一階段若沒有得到治療或修復,病情惡化便會往右進入下一階段,直到死亡或者最終階段的厥陰病為止。

反之,若得到正確治療與修復,病情逆轉便可以往左退階段或痊癒。

 

  • 第一階段(太陽病階段),是生病或受傷初期,代謝開始提升以抵抗疾病、加速修復,此時會輕微發熱。

  • 第二階段(陽明病)是代謝最旺盛,修復力最強的時候,此時通常會出現高熱。

  • 第三階段(少陽病),發熱開始減退,出現一陣冷一陣熱,修復能力開始減退。

  • 第四階段(太陰病)代謝與修復能力大幅衰弱。

  • 第五階段(少陰病)則是最虛弱的時期,代謝能力與修復力最為衰退,此階段病人通常會體溫低下、四肢發冷、全身無力、奄奄一息甚至死亡。如果病人幸運的沒死亡,則病情終將進入厥陰病。

  • 第六階段(厥陰病)是最終的階段,變化多端,病人會很虛弱但同時又會出現病態性的修復與代謝亢盛。 

 

在中醫臨床上,絕大部分的重病都屬於「少陰病」與「厥陰病」這兩大類。或者說當病情不斷惡化,最終都會進入少陰病與厥陰病。

 

那這裡的「少陰」與「厥陰」分別代表什麼意思?

 

在中醫理論中,少陰這個系統,主要負責掌管生命能量的代謝與儲存。所以病情惡化到少陰生病的階段,病人就會手腳冰冷、怕冷、精神萎靡、代謝低下甚至死亡。而厥陰這個系統,在中醫理論是負責掌管生育繁衍相關功能,如果有厥陰病,病人常常會有生殖功能上的異常。

以上是中醫理論的鋪墊介紹,感謝各位耐心閱讀,下一篇終於要談到如何把中西醫兩種理論結合起來,解開癌症的真相。


聲明:本文章僅作為學術上討論,若有臨床問題請至門診諮詢醫師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中醫師王星凱 的頭像
    中醫師王星凱

    中醫師王星凱

    中醫師王星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